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

10月11日,盐阜大众报业集团“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大型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到达第六站——衢州市开化县。10月15日,盐阜大众报特刊报道。“八省健儿,汇成一股抗日铁流”。在浙江华凯,来自江南十二

10月11日,盐阜大众报业集团

“追寻铁军足迹,牢记初心使命”

大型媒体新闻行动采访团

到达第六站——衢州市开化县。

10月15日,盐阜大众报特刊报道。

“八省健儿,汇成一股抗日铁流”。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在浙江华凯,来自江南十二个地区的七千多名红军和游击队在这里编成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大的聚集地。采访团来到新四军整编旧址陈列馆,采访了江南新四军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整编过程,聆听了当地新四军历史研究专家讲述红色故事。

江南新四军为什么选择在华凯集结?

红色是这片土地在艰苦岁月里最深的印记;绿色是这片土地延续的标签,着墨更浓。华凯是浙江省钱塘江源头的一个小镇,位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这里是浙西革命的摇篮,素有“救世屏障”之称。81年前,红色基因在这片绿色中孕育成长。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新四军成立之初,如何保证红军和游击队在南方八省安全顺利地集中,自然成为中共中央必须妥善解决的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集结区域和地点进行部署。

1937年10月,中共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同时,中共中央提出了集中整编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方针——集中“必须保存支点(南方游击区的战略支点)而不拒绝集中”;同时,在集中过程中,也要防止国民党吞并。同年12月底,中共中央决定,江南十二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向以皖南为重心的地区集结。

新四军于1938年1月从汉口迁到南昌后,项英、陈毅、、张等。赴各地传达中共中央和东南分局关于整编部队的指示。陈毅赴安徽、浙江、江西传达指示,负责选择江南新四军集结地点。1月下旬,陈毅回到南昌军后,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根据在陈毅的侦察情况,确定了江南新四军各支队的初步集结和组织地点——浙江华凯。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新四军军歌》有两句歌词:“八省健儿汇成抗日铁流!东,东!我们是铁血新四军!”“那么八个省的运动员在哪里?就是我们开化的时候!之后,江南新四军翻过马金岭,到100多公里外的安慧岩寺,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的抽查。”10月11日,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宋一夫自豪地说。2006年退伍后,他致力于华凯新四军的历史研究,并成功建造了新四军集结整编旧址陈列馆。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74岁的宋一夫解释说,江南新四军选择华凯集结和组织主要有三个优势:一是华凯有坚实的中共党组织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华凯是红军时期方志敏创建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皖浙赣游击区的中心区域之一;其次,华凯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战略地位重要,符合新四军“一切岩庙不宜集结,应尽可能向浙、皖、苏交界地区延伸”的地理要求;三、开化县、华埠镇、马金镇等。都是比较繁华的集镇,属于交通要道,有新四军大部队聚集时的粮草物资供应条件。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1938年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红军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在陈毅、张的直接领导下,在集结训练,编成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基本完成了各支队的建制和各支队团、营的建设,为集中湘岩寺和东进抗日做好了组织、政治、军事和军需准备。

沿着华埠镇解放路一直走,来到90号,拐个弯,就看到一个清代的三步砖木结构的四合院,也是新四军集结组织旧址陈列馆所在地。当时陈毅曾在此生活工作,一支队司令部和政治部也设在唐人街,执行组织新四军一支支队的任务。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当时华蓥镇物资丰富,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有10个码头,可以通往衢州、杭州、上海等地。”为什么选择唐人街?面对记者的提问,华蓥镇枫树地社区工作人员吴慧一边解释,一边自告奋勇成为新四军大会旧址陈列馆的讲解员。“不仅第一支队,第二、第三支队司令部和政治部也相继在华蓥成立,支队组织得到落实。”

“黔江之源,也是新四军之源。”文明人以此为荣。今天,新四军的军歌依然在文明的土地上嘹亮,血与火融合的铁军精神依然在文明的革命老区闪耀。黔江红土地在新四军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永远讲好石塘重组的红色故事。

“1937年,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二次合作。福建边区红军游击队根据上级指示,于当年11月中旬陆续下山至石塘,集中整编扩充部队。”9月26日,70岁的上饶新四军军史研究会会员卢志坚在新四军石塘整编纪念馆说,部队到达这里后,打出的旗号是闽赣边区抗日义勇军独立团。改组期间,黄道十二宫、张、、谭震林、曾景兵、饶寿坤等。来到这里进行改组和军事扩张。

卢志坚也是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他一直在挖掘和研究石塘新四军整编的红色故事。他每天都要接待许多来访的单位和党员群众。在新四军石塘整编纪念馆,图片和历史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前辈的历史足迹。“石塘是铅山县、苏区县中部的一个红色重镇,历史悠久。镇上有七个行会,七个祠堂,为红军下山整编时提供了吃住的地方。”卢志坚介绍,当时部队多,机关多,老百姓腾出来很多房子。罗家纸业公司和赖家纸业公司的老板们也腾出房屋,为新四军提供办公场所。

“当时石塘镇只有600多红军游击队。因此,部队的首要任务是扩张。”卢志坚说,在集中整编扩军期间,十二宫在石塘召开群众大会,号召青年工农学生报名参军,到前线杀敌,到附近各县开展抗日救国宣传。赣东北掀起参军热潮,周边地区有志青年纷纷报名参军。

“当时,闽赣省委还紧急动员,组织大批干部前往铅山、崇安、浦城、上饶、宜阳、横峰、广丰等县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报名参加抗日义勇军。\”卢志坚介绍,这些地方都是老区,群众基础好。一经推出,立即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潮。尤其是铅山、上饶两县的百姓,尤其是报名参军的。不到一个月,军队扩充到1300多人。很快就动员了100多人参军,地下党员包永权亲自把他们送到了石塘。到1937年12月中旬,加上三年游击战争中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红军战士,都陆续找到了石塘镇,部队迅速发展到1500多人。

1938年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在石塘受训的闽赣边区抗日义勇军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支队第5团,饶寿坤任团长,曾昭明任副团长。“1938年2月9日,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张、副司令员谭震林、参谋长赵凌波(后叛逃,被处决)、政治部主任等主要领导从南昌到达石塘,正式宣布新四军司令部将石塘的部队改编为三个营和一个机枪连。张、谭震林分别在五团成立大会上作了动员报告。”卢志坚说。

“石塘的整编是南方八省十四个边区,红军游击队下来改编成最大的新四军。”卢志坚说,在石塘,不仅部队人数大大扩充,而且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下山的红军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新招募的士兵也得到学习和训练。

1938年2月25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奉命从石塘出发,奔赴抗日前线。卢志坚告诉记者,五团行军后,根据黄导同志的指示,留下了两个法制机关。一个是在石塘饶州会馆设立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石塘通讯处,继续抗日宣传,动员青壮年参军,集中闽赣边区失散的红军人员归队。另一个是“河口邮局”。前者是中共砚山县委的一个机关,后者是中共河口镇委员会。

“新四军走的时候,石塘人民扶老携幼,把部队送到了上汾线。此前各大商会,包括镇上百姓,纷纷捐钱捐粮,为部队涨薪,支持新四军抗日救国。”卢志坚说,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塘镇人,我们要在这里永远讲述新四军整编的红色故事。

香树下铁军的故事

“在这里,只要你向当地居民提起一个叫‘泡泡树底’的地方,就没人知道。”10月11日,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宋一夫在浙江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新四军大会旧址陈列馆,指着眼前的百年老树对记者说,“香脂树底”因之而闻名,它见证了陈毅在华凯领导新四军大会的红色故事。

这棵意味深长的香脂树枝繁叶茂,占了大半个院子,上面挂满了黄灿灿的香脂浆果。

浙江开化(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陈毅在这棵香脂树下发布了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的集合命令。”宋一夫说,位于华埠镇叶公巷20号的新四军集结组织旧址陈列馆,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陈毅在这里住了近一个月,完成了新四军第一支队的集结和组织。

“这棵香脂树位于这所房子的前后花园。过去,它常常通过一扇关闭的侧门进出后花园。在后花园种凤仙花树,既能遮荫,又能乘凉,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四方面军大会旧址陈列馆讲解员吴辉介绍,当时陈毅带着机要人员和20多名野战服务团成员,率先从皖南到达华蓥。“陈毅的房间在房子后面,靠着这棵香脂树,比较安全。”

右边是机要室,陈毅通过它与中央联系,发布命令,指挥部队在华凯集合。在新四军的集结和组织过程中,机要干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吴辉说。

73岁的唐人街居民方守章说,常听老一辈人说,陈毅来到唐人街后,积极向当地民众宣传抗战救国,每天早出晚归,经常熬夜工作。由于屋内空间空有限,官兵们经常被召集到香脂树下开会商量事情。

“当时陈毅手里拿着一把用竹笋壳做成的大毛笔,边上的士兵提着木桶,里面装着用红土搅拌的红水,直接在墙上写革命口号。”张钫回忆说,十几岁时,他在白色外墙上看到“抗日到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日高于一切,一切以抗日为准”等大标语。

”当时,华凯抗日后援会华蓥分会在江西会馆举行了欢迎新四军的大会。陈毅在会上作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演讲。会场座无虚席,连幕布舞台都挤满了人。”张钫回忆说,当地人民非常支持新四军抗日救国,捐款捐物,送去粮食和蔬菜。

“陈毅到达唐人街后,结交了许多朋友,争取了社会各界对新四军和抗日工作的支持,并专门拜访了在当地威望很高的吴先生。”宋一夫说,他对陈毅的讲话印象深刻,接触后甚至佩服陈毅的足智多谋。老公特意为陈怡创作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是《陈毅将军经唐人街北上》,诗中写道:“七月,卢沟战火燃,是时候救国扫烟了。”龙程菲将带领他的部队进入敌人的巢穴,在日本奴隶倒下之前。抗敌,不至于失去战略,但行军时总会害怕武侯。2008年我和他去了秦羊岭,我还记得将军的风度。

烽烟虽已散尽,但红色基因必须代代相传。这棵红色的香脂树依然屹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也在默默的向更多的人讲述着铁军的故事和这里的红色故事。

(原题为《华凯,新四军史上最大的聚集地!他们为什么选择文明?》.编辑叶萧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fajihao.com/i/107920.html

(0)
发迹号的头像发迹号
上一篇 2022-10-12
下一篇 2022-1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