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是什么意思(浙闽分水关争议)

分水关又名大关,是闽赣交通之要冲。分水关南北皆为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林深路蜒曲,孤村茅店,“一路径行处,盘溪绕山峰”。除分水关所在分水岭外,南有郑家岭,向北有江西境内的乌石岭、车盘岭、紫溪岭等。分水关

分水关又名大关,是闽赣交通之要冲。分水关南北皆为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林深路蜒曲,孤村茅店,“一路径行处,盘溪绕山峰”。

除分水关所在分水岭外,南有郑家岭,向北有江西境内的乌石岭、车盘岭、紫溪岭等。分水关一岭隔开了赣闽两省。江西与福建两省分布在武夷山脉的东西两侧。通过卫星地图可以了解到,这条分水岭山脉近似南北走向,长达550公里,几乎是赣闽两省的完整分界线。

明王世懋在《闽都疏》中称:“凡福之丝绸,漳之纱绢,泉之蓝,福延之铁,福泉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读史方舆纪要》载:“分水岭……山岭峻阻,水流南北两分,南流达闽江,以入于海,北流达鄱湖,以注于江。分水关置于其上。……分水关,县西北分水岭上,接江西铅山县界,为江闽之襟要。……商旅出入,恒为孔道。”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这条分水岭之间形成的一条人工的狭长古道也叫鹅湖古道。它起于铅山河口镇,终于福建武夷山市(崇安),非常类似于滇川藏之间的“茶马古道”,是靠人工劈斫而成,靠人踩畜踏而通,饱经沧桑。

如果认真探求,早在东周战国时期,这条路就已形成,距今已达2000多年。在宋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这条路被充分利用,成为东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交通咽喉,并成就了古镇河口作为商贸集散中心和国际茶叶贸易大道的显赫名望。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曾经的鹅湖古道,沿途有鹅湖驿、紫溪驿、车盘驿、大安驿、黄亭驿、长平驿等大小30多处驿站,路上日夜驿马如飞,商旅来往不绝。千年古道和驿站,承担着“太平时则行李往来,车来人往,络绎不绝;战乱时则戎马倥偬,旌戟排空,道所居塞”的历史任务。

陆游夜宿黄亭驿,有诗曰:“未到名山梦已新,千峰拔地玉嶙峋。黄亭一夜风吹雨,似与游人洗俗尘。”据明《崇安县志》记载,宋时黄亭驿有舟楫12艘,竹筏8张,卒百人;马八匹,驴五匹,伕二十人;轿兜十五乘,啬夫三十人,还有担夫二十人。而崇安的黄亭驿与铅山的鹅湖驿比,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驿站而已。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明清时期,福建各地的茶,先汇集到崇安,挑夫经分水关挑到河口,再由水路沿信江入鄱阳湖,一路经赣江过梅岭入广东,一路溯长江到武汉。山西痴心研究晋商茶史的李晨光说:“晋商开辟武夷山茶路的起点是崇安,再经山路运到江西铅山河口,篷船水运,从湖口到达武汉,溯汉水出襄樊,到河南赊店,改用骡马驮运和马车运输,抵黄孟津,转洛阳,又经西安、兰州,运往西北。”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如今这条古道深藏在一片稻田里,不经意根本不会发现。拨开厚厚的杂草,鹅卵石和石板铺就的路面,才会显现出来。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分水关的自然环境良好,有许多的野生动植物。在分水关的众多野生动植物中,有一种特殊的动物,那便是候鸟。

每年3~6月和9~11月,这里便会迎来众多候鸟,其中包括仙八色鸫、领角鸮、小鸦鹃等众多稀有种类。

分水关所在地形十分特殊,周围有众多高低起伏的山脉,由此天然形成了一条不规则的、南北走向的凹形通道。众多高山不仅为鸟道“塑形”,还能为迁徙候鸟“遮风挡雨”。据悉,这条鸟道宽阔而曲折,高山可以为迁徙而来的候鸟挡住来自东西向的大风,从而帮助候鸟减小阻力,故而每年迁徙时节都会有大量候鸟飞过。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分水关上的沧桑古道见证赣闽商道千年变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fajihao.com/i/101079.html

(0)
发迹号的头像发迹号
上一篇 2022-10-03
下一篇 2022-10-03

相关推荐